纪念波特兰新闻社长许慈恩先生

许老师在经历了八个月与癌症抗争之后不幸已于前天与世长辞。今早听到这个噩耗,我的心都要碎了,无论如何无法相信,更无法接受。我们大家都知道,许老师的影响力深入到波特兰华人社区每一个角落,在过去这么多年为社区公益的付出让他赢得了每一个人的尊敬。他的过世无疑是我们社区的一个无法承受的损失,难以想象华人社区公益未来没有了许老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许慈恩先生偕太太张淑仪在1994年从香港移民到波特兰,从一个不夜天的生活迁到一个绝对宁静的环境。二人在1997年创办了波特兰新闻,当时唯一的一份本地中文报章,至今仍是华人社区和主流社会的主要沟通桥梁。在2000年举办了首届年宵会,成为了波特兰市最大型的社区庆新春活动。在2002年与兰苏园合作在唐人街的大型中秋节活动,为原来平静的唐人街曾添热闹和文化气息。在2003年创立波特兰文艺中心并组成了波特兰儿童合唱团和文化课程如舞蹈、武术。许慈恩先生凭着他对音乐艺术的才华,策划过大大小小的多个社区活动包括华人服务中心筹款活动、四川地震筹款活动等,又安排外地的表演者和团体到来演出,令华人在此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许慈恩先生在2000年创立了俄勒冈州香港会,目的在协助香港移民早日融入本地社会。”

许老师的去世让我想到了唇亡齿寒这个成语,记得近6年前我们决定到中国城开展活动,最初遇到了阻力,其中一个说法是中国城一直/已经在做着各种努力。后来大家都熟悉起来了,慢慢了解到此前中国城曾经有两大波红火的时候,一段时间是80年代,留下来的我们仍能感受到的包括街道两边的红色灯柱子和第四街上的牌楼,当然还有我们大家不是很熟悉的龙舟。那个时期留下来的活动用品后来都转给了我,整整一大车,那个时刻还是有些悲壮的感觉。第二段应该就是许老师搬来后开始参与和组织华人社区的活动了,我正好找到了一份2009年波特兰新闻有关中国城Dragon Moon Festival的专刊,夏天的4个月第一个周末整个中国城都会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翻看手里已经泛黄了的报纸,并不难想象得到当年许老师的英姿和志向。所以说,我们的努力应该算是第三波吧,非常感恩前辈们的牺牲和付出,希望这一波不再有休止符。

写在许老师葬礼前一天。达赖喇嘛说过,“Joy is the reward of seeking to give joy to others.” 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甚至包括生命在内。许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按照Victor Leo的说法,依许老师的才华,大富大贵不敢说,但是自己的生活一定过得很是洒脱的,尤其是一个音乐人,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应该是很可以想象的。但是,他却把自己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社区。

我自己并没有机会和他深谈过,他们两口子的话应该都被夫人讲了,许老师剩下的永远是那迷人的笑容。2019年秋冬季,许老师想邀请OCC大鼓队参加年宵会,那时大鼓队群龙无首,我说他必须亲自指导了。原来许老师也没打过大鼓,为了指导孩子们,夫人说,那段时间许老师似乎着了迷,天天看油管上的录像,自己琢磨动作,愣是把选定的曲目改成了大鼓的谱子。后来好多个周末晚上,夫妇俩都会专程来到西边,许老师教孩子们,我和夫人在那里唠社区的事情。那是多雨的时节,每次在停车场说再见,看着他们走向自己的汽车,非常的朴实的背影都让我有所感触。后来到了年宵会,看到大鼓队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发挥着许老师教授的曲目,他自己站在舞台下面,不时打着拍子,几次看到他手臂从空中划过,释放出来的应该是那份满足感。

明天会去送他最后一程,不为别的,就是要让他知道他不是一颗流星,他曾经用生命照亮了我们社区20年,在人生中,不算短的一段时间。

Updated: